日期:2010年08月28日 天氣:我來花東,天氣晴偶小雨
池上飯包博物館(樓下是悟饕飯包)
地址:台東縣池上鄉忠孝路259號(台9線321k西側)
沿台九線在進入池上市區前轉忠孝路,於忠孝路直行即可到達。
電話:089-864127

"池上飯包"是台東縣池上鄉最有名的特產,
2002年的時候由池上鄉公所與"池上飯包"原創老店
兩個合作成立了「悟饕(池上飯包博物館)」。
這座博物館由民間業者出資,
並且紀錄了60年來"池上飯包"歷史沿革,
館內區分為"歷史文化區"
""農田農具區"
"稻米文化區"
米米米米米米米~一堆米
"池上飯包區"、以及"古早飯包區"等多個展示區,
以文字及圖片介紹"池上飯包"六十餘年來的發展沿革,
同時還典藏著早期做飯包時使用的傳統爐灶等器物。
因此「悟饕(池上飯包博物館)」不但可以提供民眾參觀,
同時還兼具著文化保存與教育等多重功能。
「悟饕(池上飯包博物館)」裡頭的主角是"池上飯包"。
而"池上飯包"最早的起源是在花東鐵道還是輕便軌的年代,
由於從花蓮到台東的車程需要一整天的時間,
大約中午時分會經過『池上』,
因此往返花東的遊客在火車經過池上站的時候,
都會買一些月台上販售的"池上飯包"充飢,
"池上飯包"也因次越來越有名。
至於"池上飯包"的演進,由最早期在月台上叫賣的蕃薯餅,
經過日治時期以竹葉包裹著各式食材的飯糰,
到最後才轉變成為現今廣為人知的木片製的盒裝便當。
我買的是傳統鐵路排骨便當...oh~oh~oh~好好吃...我愛池上米
清的乾淨溜溜....讚啦!!
"池上飯包"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的變化,
使用的菜色也從早期物資缺乏、就地取材的食材,到現在五花八門的食材,
而"池上飯包"每一時期菜色的背景,也正代表著台灣飲食文化的演變。